當病友被診斷出植牙生病了,也就是罹患了『植體周圍炎』 時,第一個反應是:「怎麼可能,我每天都有刷牙啊!」。
這問題可分成兩個面向來討論:
第一、刷牙不見得有刷對地方。最常見的就是牙齒(或假牙)與隔壁牙齒(或假牙)的鄰接面,以及齒頸部,也就是牙齒(或假牙)與牙肉交界處。這兩個地方是牙菌斑最容易堆積的地方,一般人經常忽略只刷到牙冠部位。
如此細菌便長驅直入,抵達骨頭,繼而破壞骨頭,導致骨吸收,就是所謂的「植體周圍炎」。
第二、沒有定期回診檢查。就算每天刷牙,也可能出問題而不自知。
定檢的重點在於檢查初期的病灶,在發病初期由於
自體免疫能力尚足以對抗細菌,所以症狀並不容易察覺。
醫師除了做口腔檢查,臨床探測,有需要的話還需要作X光片的檢查,套句老話就是「早期發現,早期治療」。
林博川醫師常說,假設您買了一台新車,定期保養時檢查車 況,更換耗材零件,車子才能永保如新,相反地,如果疏於 保養,哪天在路上拋錨顧路,也就不令人意外了。
同理,植牙亦如是,尤其人工牙根在口內是處在一個極其複雜的環境,充滿了唾液、酵素、和各類細菌又和食物相互作 用;還要受各個方向的咬合力撞擊,更需要我們細心地照護。
有些患者,對花了錢植的牙也會生病這件事耿耿於懷,不能 接受,甚至怪罪起醫生,認為是醫生當初沒有植好牙。
其實 責任的釐清相當簡單,根據學理,人工牙根植入骨內後的3- 6個月會達到「骨整合」,植根就會穩固,才能開始製作假 牙。
(本診所備有特殊儀器可以準確測量植牙穩定度)。如果未達穩固標準,醫生可能考慮重新植入新的植根,因為不穩定的植根是無法負載假牙的力量的。
所以,若植牙使用超過2年以上才發生「植體周圍炎」,絕大多數是清潔保養了問題。
�
至於大家關心的:「植體周圍炎」可不可以治療?首先,我 們先討論一下「預後」(prognosis),也就是關於治療的成效問題?
跟牙周病一樣,醫生檢查後會將病灶嚴重程度分類,究竟是屬於輕度、中度或是重度,再分別施予相對應的治療,並預判治癒的機率;若是預後不佳,通常會建議將該牙拔除。
同樣地,在植體周圍炎的治療中,根據破壞的程度分成初期破壞(
治療的成效和破壞造成的骨缺損形態和範圍是息息相關的, 這點「植體周圍炎」和「牙周炎」是極類似的。(Schwarz 2010;Monje 2019)。
但這部分因太過專業,暫時按下不表,將來有機會再詳談。
而二者間的差異是極其明顯的,例如:在同樣破壞深度的骨 缺損,在植根的進程數倍於自然牙牙根(以慢性牙周炎為比較對象)。
假設慢性牙周炎以每年約0.5mm的速度破壞骨頭,可能需時20年,則達到相同的骨破壞(骨吸收)的植根 可能只需5年。
在狗的實驗當中利用絲線故意製造牙菌斑的堆積,分別在自然牙及植體上面,經三個月後移除,發現在植根上有較顯著的炎症 (Ericcson 1992),類似的狗實驗,在移除牙菌斑一個月後 發現在植根上的軟組織有較顯著及較大範圍的破壞,且有較大機會傷害到骨頭(Lindhe 1992,Marinelle 1995) ,而有一部分植根在三個月後,甚至形成不可逆的反應,最終造成植體的動搖脫落。
足見在相同的條件下,植體較自然牙的自癒及抵抗能力均明顯較差。
這也說明了為什麼臨床上一旦發生植體周圍炎,其惡化的速度遠較自然牙之牙周炎迅速而猛烈,對炎症的控制也更困難。
(本文主旨在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解釋疾病的發生與治療,希望對大家有所助益)
#植體周圍炎periimplantitis
#植體失敗植牙生病
#屏東植牙高雄植牙
#allon4全口重建
留言列表